無心論一卷 釋菩提達摩製
夫至理無言。要假言而顯理。大道無相。為接麤而見形。今且假立二人共談無心之論矣。
至高無上的道理,自己本身,是沒有聲音,不會言語的。但是卻又需要,假藉語言、文字的說明,才能顯現出,這個至高無上道理的意義 。這至高無上的大道,沒有形相,沒有一切言語造作,但是為了,接引心性粗略的有情眾生,能契入這至高無上的道理。而儘量的,以言語文字的說明,來顯發這至高無上大道,概略的形相和義理來。 現在,我門就假設,有一個和尚,和他的一個弟子,的問答。來顯發,這個無心的法義吧!
弟子問和尚曰。有心無心
弟子問和尚說道。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?
答曰。無心。
和尚回答說。無心。
問曰。既云無心。誰能見聞覺知。誰知無心。
註:【見聞覺知】
(術語)眼識之用為見,耳識之用為聞,鼻舌身三識之用為覺,意識之用為知,又云識。智度論四十曰:「問曰:何以故三識所和合為一,三識所知別為三?答曰:是三識助道法多,是故別說。餘三識不爾,是故合說。是三識但知世間事,是故合為一。餘三亦知世間,亦知出世間,是故別說。」 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弟子問道。既然說無心。那麼是由甚麼,來看見、聽聞、覺受、感知這一切現象呢?又是由甚麼,來識知無心呢?
答曰。還是無心既見聞覺知。還是無心能知無心。
和尚回答說。既是見、聞、覺、知還是無心。能識知無心的,還是無心。
問曰。既若無心。即合無有見聞覺知。云何得有見聞覺知。
弟子問道。既然說無心,那麼就沒有見、聞、覺、知了。為何又說無心,還能有見、聞、覺、知呢?
答曰。我雖無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。
和尚回答說。我雖然是無心但還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。
問曰。既能見聞覺知。即是有心。那得稱無。
弟子問道。既然能有見、聞、覺、知。那麼就是有一個心,在那邊見、聞、覺、知了。那還能稱為無心呢。
和尚曰。只是見聞覺知。即是無心。何處更離見聞覺知別有無心。我今恐汝不解。一一為汝解說。令汝得悟真理。假如見終日見由為無見。見亦無心。聞終日聞由為無聞。聞亦無心。 覺終日覺由為無覺。覺亦無心。知終日知由為無知。知亦無心終日造作。作亦無作。作亦無心。故云見聞覺知總是無心。
註:【六塵】【六根】【六識】
【六塵】 (名數)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也,此六境有眼等六根入身以坌污淨心者。故謂之塵。圓覺經曰:「妄認四大為自身相,六塵緣影為自心相。」淨心誡觀下曰:「云何名塵?坌污淨心觸身成垢,故名塵。」法界次第上之上曰:「塵以染污為義,以能染污情識,故通名為塵也。」
【六根】 (名數)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,根為能生之義,眼根對于色境而生眼識,乃至意根對于法境而生意識,故名為根。大乘義章四曰:「六根者對色名眼,乃至第六對法名意,此之六能生六識,故名為根。」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,意根之一為心法。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,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。
【六識】 (名數)眼識,耳識,鼻識,舌識,身識,意識也。言六根如其次第,對於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,而生見聞嗅味覺知之了別作用者。為大小乘通說之法門,位於大乘所說八識中第一至第六,故常稱為前六識。此六識在欲界,六識皆有,在色界之初禪天,有眼耳身意之四識,無鼻舌之二識,又第二禪天以上至無色界之有頂,唯有意識,無眼耳身之三識,以是為識相應而非與禪定相應故也。見百法問答抄,又此六識有體一體別之論。小乘之俱舍與大乘法相取體別,小乘成實取體一。(參照:一識) FROM: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
和尚回答說。只這個見聞覺知。就是無心了。離開見、聞、覺、知,哪裡另外還有個無心存在呢?我現在,怕你不能了解,這個道理。就詳細的,一一為你來解說。使你得以悟知,這個真理。假設說,我們整天都能看見各種形色、境相。那是因為眼根與色塵幻影緣合,產生眼識。因而我們能了別、分辨看見種種形色、境相。若無根、塵、識緣合,那麼這個見性,本就空無一物,無有所見。所看見種種形色、境相。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一物。在這裡面,也沒有一個心存在。我們整天,都能聽見種種聲響。是因為耳根與聲塵緣合,產生耳識。因而我們能了別分辨聽見種種聲響。若無根、塵、識緣合。這個聞性,本就空無一物。無有所聞。所聽見種種的聲響。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一物。在這裡面也沒有一 個心存在。鼻、舌、身三識的作用,稱為覺受。我們整天都能感受香、臭、鹹、淡味道,粗、細、澀、滑種種觸覺感受。是因為,鼻、舌、身三根與與香、味、觸三塵緣合,產生鼻、舌、身三識。因而我們,能了別、分辨香、臭、鹹、淡味道,粗、細、澀、滑種種感受。若無根、塵、識緣合,這個覺性,本就空無一物。無有感覺。所覺受到種種香、臭、鹹、淡味道,粗,細,澀,滑種種感受。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一物。在這裡面,也沒有一個心存 在。我們能了別、分辨、識知種種法,種種事物,是因為意根與法塵緣和,產生意識。因而我們能了別、分辨、識知種種法。若無根、塵、識緣合。這個識性,本就空無一物。無有種種法。種種法相。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一物。在這裡面也沒有一個心存在。 我們身、口、意,整天不停的,造作種種業。都是六根與六塵、六識緣合而成的,虛妄假相。若無六根與六塵、六識緣合,本就空無一物,無有種種造作。身、口、意所造作種種業,也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,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一物。在這裡面也沒有一個心存在。所以說,見、聞、覺、知,都是根、塵、識緣合的幻影假相。當因緣散滅時。也就空無 一物。在這裡面也沒有一個心存在。
問曰。若為能得知是無心。
弟子問道。那我們怎麼樣才能了知是無心呢?
答曰。汝但子細推求看。心作何相貌。其心復可得。是心不是心。為復在內為復在外為復在中間。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。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。 當知即是無心。
和尚回答說。你只要仔細的,去推理求證看看。這個心的相貌形狀,是甚麼樣子。這個心,又是可以看得見,聽得到,或是觸摸得到的嗎?這看得見,聽得到,或是觸摸得到的,是不是心。這個心,又是在身體內,還是在身體外,或是在身體中間。如果像這樣的,在這三處,推理求證,去找尋這個心,都找不到。甚至到任何地方,去找尋這個心,都找不到的話。那麼你就知道,實際上是無心。
問曰。和尚既云一切處總是無心。即合無有罪福。何故眾生輪迴六聚生死不斷。
弟子問道。和尚既然說,一切處全都是無心。那麼應該是,沒有罪業福報了。什麼緣故,眾生卻在六道(天道、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惡鬼道、地獄)中,生生死死,不斷的輪迴呢?
答曰。眾生迷妄。於無心中而妄生心。造作種種業。妄執為有。足可致使輪迴六 趣生死不斷。譬有人於暗中見杌為鬼見繩為蛇便生恐怖。 眾生妄執亦復如是。於無心中妄執有心造種種業。而實無不輪迴六趣。如是眾生若遇大善知識教令坐禪覺悟無心。一切業障盡皆銷滅生死即斷。 譬如暗中日光一照而暗皆盡。若悟無心。一切罪滅亦復如是。
註: 【坐禪】
(術語)坐而修禪也。禪者梵語禪那Dhyana之略,譯曰思惟、靜慮,以息慮凝心究明心性之術也。達磨來,此道始盛於支那。天台出,此法方見,與教相應。而以此為唯一之法,規矩最備者,無過於禪宗。增一阿含經十二曰:「坐禪思惟,莫有懈怠。」大阿彌陀經上曰:「念經者,思道者;坐禪者,經行者。」天台之四種三昧中,其常坐三昧,即坐禪也。止觀二曰:「居一靜室或空閑地,離諸喧鬧,安一繩床,傍無餘座。九十日為一期,結跏正坐,頂脊端直,不動不搖,不委不倚,以坐自誓。脅不[(扣-口)*主]床,況復屍臥,遊戲住立。」
和尚回答說。眾生都是被六根與六塵、六識,緣合而成的虛妄假相,所迷惑。在無心中,執取六根與六塵、六識,緣合而成的虛妄假相,以為是心,而生起妄心,造作種種業行。把這種種業,虛妄的執著為實有。這就足可導致,眾生在六道(天道、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惡鬼道、地獄)中,生生死死 ,不斷的輪迴了。譬如有人在黑暗中,見木頭人,誤以為是鬼。看見繩子,誤以 為是蛇。便生起,恐懼害怕的心念。 眾生在無心中,執取六根與六塵、六識,緣合而成的虛妄假相,以為是心。 而生起妄心。也就像上面,所舉的例子一樣。於無心中,虛妄不實的,執取有個妄心,而造作種種業。像這樣的眾生,實際上,沒有一個,不在六道 (天道、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惡鬼道、地獄)中輪迴的。這些眾生,若能遇到大善知識教導。使他們學習坐禪(坐而修禪也以息慮凝心究明心性)若是覺悟了知,實際無心。那麼一切業障,盡都銷滅。立即了斷在六道(天道、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惡鬼道、地獄)中,的生死輪迴。 譬如在黑暗中,只要日光一照,那麼所有黑暗,都將完全消褪無餘。若是了悟無心,一切罪業的銷滅,也就像日光,驅走黑暗,一樣的快速。
~~待續~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